“發每條信息都要錢”“花了10多萬元,還拿不到聯系方式”“要線萬元的‘一生一世’”……記者調查發現,部分自稱“快速脫單”“互助脫單”App通過平臺規則下套,讓交友過程異化為步步交錢,紅葉論紜開獎。不少用戶成為“被收割”對象,引發了大量涉嫌誘導消費、情感欺詐的糾紛。
“就在軟件上聊了幾次,這個女的就非要跑來跟著我”“你都不知道上面的女的有多主動”……一些“脫單”App的宣傳廣告語言曖昧、浮夸,看起來,他們是在當紅娘,給一些單身人士解決配偶問題,但實際上,一些“脫單”App是醉翁之意不在酒,約會的每一個細節、環節都被他們設計好了,都需要出錢體驗。顯然,這樣的“脫單”App社會危害性很大。一方面,這會給一些單身人士帶來金錢上的損失和情感上的傷害,另一方面,相關“脫單”App平臺的做法涉嫌違法。
若想解決問題,必先知道根源所在。為何一些“脫單”App可以堂而皇之地從事涉嫌違法的行為呢?這背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,相關“脫單”App處于監管盲區。比如,很多“脫單”App的平臺注冊主體都是科技信息公司,經營范圍絕大部分沒有婚姻介紹服務項目。這樣一來,相關的監管自然是虛置的——監管科技網站的手段和監管交友網站的手段不一樣。而這,正是一些平臺打擦邊球屢屢成功的重要原因,因為從注冊主體開始,相關的“脫單”App就已經開始鉆制度的空子了。
源于這樣的尷尬現實,要破解這一頑疾,需要多措并舉。一則,對應用商店來說,對App的監管應更加嚴格,避免一些App掛羊頭賣狗肉,一旦發現,一定要第一時間下架并移交給相關監管部門進行處理;二則,對民政部門而言,應進一步完善婚介行業標準和監管法規,什么樣的機構或App可以從事網絡婚介服務,這必須有嚴格的規范與管理,不能讓App方隨意變更自己的服務范圍;三則,對個人來說,一旦發現類似的App一定要大膽維權,不能忍氣吞聲。118心水論壇
不讓“脫單”App鉆監管的空子,各方都應積極行動起來,唯有形成治理的合力,才能最大限度地壓縮“脫單”App野蠻生長的空間,營造一個更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。